人物事迹三 2019级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4班 钱杰
--乡村振兴,强国路上,我在行动
2021年7月,炎热的夏天吹过一缕清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凄凉,那是离别的气息。面临实习,同学们在各自忙碌着寻找实习单位,都希望自己能在大城市里面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家乡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反而比其他同学显得格外坚定并自信。
不忘初心
“回到家乡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念头起源于2019年9月他退伍回乡时开始。退伍回到家乡的那天,当踏入村子寨门的那一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钢筋房,街道干净,村庄幽静,景色优美,让人心情愉悦。离开家乡两年,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让他感慨万分。通过父母家人口中知道原来家乡开展了脱贫攻坚,致使一排排茅草房变成了一幢幢小洋,一条条泥路坑子变成了青石板、石栏杆。看到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他心中又多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当学成归来之日要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他始终牢记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憧憬着“奋进新征程,为红河的‘十四五’发展出一份力”的目标。2021年7月从实习开始,他带着自己的那份梦想那份坚持参加了红河县瑞图公司的面试,有幸成为了“农村人均环境提升”项目中污水处理厂的一名回乡就业的大学生,从此开始了红河县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名一线工作者。
砥砺前行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残酷,刚来到单位就给了他重头一击。在工作中面对各项工程项目的规划、预算、施工等专业名词和技术,专业不对口的他工作起来困难重重,一切从零开始学起都显得格外吃力。但面对工作的压力和困难,他重拾军人“不怕艰险,越挫越勇”精神,不断调整心态,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重整旗鼓,白天下乡上工地参与污水处理工程的各项建设,晚上加班恶补污水处理监控化验、分析、记录、排放等相关知识及常规操作、机器维护,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实践中靠一点一滴地积累专业知识和经验,从专业不对口到可以独立处理污泥脱水机房、辅助系统的运行操作、保质保量完成每日的污泥处理任务。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心血和付出,也是那份对家乡的热爱想为家乡的生态环境改善及人居环境提升尽绵薄之力的梦想在支撑着他不断挑战自我的动力。
在周末空闲时间,他还参加青年志愿者队伍,经常走村入户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到村完小向学生宣传生态文明知识,让小朋友们从就小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不负韶华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实习了半年多,而这短暂的半年来对他来说是即忙碌又充实,即枯燥又意义非凡的半年。其中的辛酸和付出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不过他深爱着这片土地,一切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他对家乡热爱。他说:“他是大山的儿子,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故乡的栽培,不管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最初出发的初衷。特别是作为一名退伍老兵,能做的也只是为家乡多出一份力。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读书并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为家乡摆脱贫困。当一个人在外面漂流久了就会明白,故乡才是我们永远的家。那里有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那里有我们年少时的初心,那里是我们老年时最好的归宿。”他说:“乡村振兴工作是一个坚久战,在今后的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深入基层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工作都是红河儿女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他将坚持初心使命继续前行,会尽所能去做好每一件事。并希望能有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红河儿女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一起为家乡的发展肩并肩奋战。”
母校寄语
现在三年美好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很是怀念在校的那段时光,那条绿荫跑道、那个锻炼室.......太多的美好点滴在脑海久久难以忘怀,犹如昨天。如果时光能够倒流,那些美好必将更温柔。但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停的前行,去实现更多的诗和远方才能不断的充实自我。青春的记忆必将深藏,简短的话语表达不了对母校和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我只能要实际行动在岗位上发光发亮,为学校争一份荣誉。
祝母校的未来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