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融入度与适应性将成为“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同度还不够,有的专业缺乏灵活性和前沿性,产教分离现象较为明显。针对这种状况,经济管理学院聚焦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关注学生教育培养,于11月19日举办了“聚焦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专家论坛。学院教职员工40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
与会专家有李炎、王菊、吕承鸿、陈璐、李红响、肖懿玲六位。结合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现状,本次论坛有三个议题:云南省区域经济下高职高专的专业建设路径、增强产教融合发展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论坛活动分上、下半两场。上半场由六位专家就议题内容发言。李炎从城市转型发展与人才诉求方面出发,强调了要增强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社会融入度与适应性,职业院校必须了解企业需求,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无源之水”。教授王菊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提出人才培养应着力弥补当前职业教育的短板。昆明金鼎国家广告产业园董事长结合公司需要,对城市运营管理与人才素质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城市文化策划运营专家陈璐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对年轻大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培养做了思考。庚泉健康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李红响从实际入手,提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对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云南庚泉人力资源公司副总经理肖懿玲结合自身工作内容,认为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作用,搭建院校与企业的立交桥。
下半场根据专家发言与建议,学院学生针对实习就业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进行了提问。从提问及解疑答惑情况来看,学院学生对专业发展、实习就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学院教职工则对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了多样的理解。论坛最后,活动主持人做了总结。
本次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摸索探寻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条件与环境,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思考该领域需要的人才,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