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付通

填报志愿代码: 三年制大专5348 五年制大专530743 三年制中专530429

禽鸟类食品雕刻课程“课堂革命”案例总结报告 雄鸡的整体雕刻教学案列

发布时间: 2022-11-02

一、课程基本信息

《禽鸟类食品雕刻》课程是三年制大专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共56个学时,采用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进行考查,由此评定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

《禽鸟类食品雕刻》课程的教学是食品雕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食品雕刻教学的第三阶段,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已经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进行课程内容学习的技能基础。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即独立成单独的学科课程,同时又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其它实践教学课程服务,共同构成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二、教师授课信息

                                                   教师授课基本信息表

授课教师

经济管理学院  张佳浩

授课时间

2021-2023学年第1学期

授课地点

烹饪实训室303

授课班级及人数

2019级五年制烹饪工艺与营养2、3班合班教学班、班级总人数50人

 

学时分配

实践教学42、理论教学14

选用教材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食品雕刻》

课程核心内容

禽鸟类食品雕刻作品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作品雕刻的雕刻技法详细解读、禽鸟类食品雕刻的原材料选择

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常见禽鸟类食品雕刻的基础理论知识,能正确选用适合的原料运用相关雕刻技法完成作品的雕刻。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由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校本部34名学生和联合办学班的16名学生组成,对食品雕刻科目的学习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雕刻的实际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两级分化明显,不利于统一教学的开展。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总体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所需要达成的目标来拟定,因考虑到教学班级的特殊性和学生实际学习掌握食品雕刻的知识技能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两个不同的方面:

(1)校本部原班级学生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掌握雄鸡雕刻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用语言直观的描绘出雄鸡的身形体貌特征学生人数达90%以上。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和辅导练习能掌握雄鸡身体各部位雕刻技术和处理的技巧学生人数达80%以上。

③素质目标:能将雄鸡雕刻作品作为单独的雕刻艺术品呈现,有自己的创新,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元素;在菜品装饰和宴席设计中表现出食品雕刻的独特作用。

(2)联合办学合班学生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掌握雄鸡雕刻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用语言直观的描绘出雄鸡的身形体貌特征学生人数达80%以上。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和辅导练习能掌握雄鸡身体各部位雕刻技术和处理的技巧学生人数达70%以上。

③素质目标:能将雄鸡雕刻作品作为单独的雕刻艺术品呈现,有自己的创新,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元素;在菜品装饰和宴席设计中表现出食品雕刻的独特作用。

3、教学的重点

(1)雄鸡的雕刻技法和理论知识的掌握

(2)雄鸡的姿态变化和对应雕刻方法的变化

4、教学的难点

(1)学生的技术水平差异化明显

(2)学生雕刻时缺乏耐心和难以保持长久的专注力

解决方法:①通过个体辅导练习和个别强化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②雕刻教学和辅导练习时植入相关理论知识和课堂思政内容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缓解学生疲劳、及时调整状态。

5、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上课堂教学采用课前向学生推送作品雕刻学习链接和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线上提交作业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和线下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线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线下课堂雕刻出实际的作品,给学生提供可参照的资源。

6、课堂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在未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时已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也符合高校学生学习自主性逐渐增加的特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教学过程设计(以一堂课程教学为列)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正式教学之前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和手机向学生推送食品雕刻雄鸡雕刻作品的教学视频,检测学生的观看情况。

给学生发送雕刻作品的图片,以及雄鸡不同姿态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像直观的对雄鸡的身形特征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为学生寻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料和可参考的实物。

上课时

一、打扫工位卫生准备雕刻刀具和分发材料

二、创设问题情境

(1)讲述学生都熟悉的寓言小故事《闻鸡起舞》,引出公鸡为什么打鸣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

(2)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问题,教师进一步讲述和补充问题的答案。

三、由公鸡的话题植入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知识

(1)由公鸡在自然界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开始为学生讲授,“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每次教学雕刻动植物作品时均为学生输入一些生态文明的知识,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生态型人格。

(2)从公鸡属于家禽又是烹饪常见原材料的角度为学生讲授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尝试进行雄鸡头部的雕刻

(1)先让学生初步实践,自己提出和发现相关问题,先有疑惑。

(2)教师观察和记录相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实操教学时统一讲解。

五、开始进行正式的教学

(1)教师演示雄鸡的整体雕刻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学生尝试雕刻遇到的问题,讲授相关理论知识。

(2)在教学鸡冠的雕刻时植入课堂思政内容,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文、武、勇、仁、信。(这是雄鸡鸡冠的寓意)

六、辅导学生进行练习

(1)辅导时偏向联合教学班基础较差的同学,同时解决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

(2)在辅导过程中着重讲解雕刻技法,解决学生雕刻时遇到的技术难题。

(3)在学生无耐心和缺乏专注力时将生态文明教学内容和课堂思政内容知识融入进行进一步的讲授。

七、进行课堂教学总结

(1)将学生雕刻的作品和教师雕刻的作品统一放置到一起,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对比,刺激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

(2)进行作品教学评分,安排未完成教学作品的同学和值日组同学一起值日。

(3)总结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的内容,包括作品基础知识和雕刻技法、思政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八、完成下课前的工作

(1)布置课后任务

(2)打扫好实训室卫生,检查水电煤气是否关闭。

课后

1、学生自主练习时线上指导学生。

2、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第三次授课时进行作品雕刻的作业提交。

3、在第三次课时在进行第一次课程内容指导。

8、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课前给学生推送自主学习资料,学生自学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上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上课时在适当时机植入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技能,将课堂思政内容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的融入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适当的奖惩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进行第三次授课时将第一次的授课教学作品以作业的形式提交,有助于监督学生进行学习;但课程思政内容和生态文明教学内容未进行有效的融合,实际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难以评估。

9、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有效的刺激学生求知欲望,实践技能的教学效果可考核;课堂植入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实践课堂教学融入的相关理论知识契机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多集中在技能的学习上,对融入教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

四、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增强,渴望新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创设问题前景的方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进行部分实践,先让学生有疑问,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学生的疑问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课堂教学融入其它知识的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一般,课堂本身的教学知识技能和融入的新知识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化。

五、特色与创新

课堂教学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课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实践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第三次课堂时提交第一次学习的作品,有助于监督学生的学习,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教学中有适当的奖惩方法,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课堂教学中以:课前引导学生自学——课中让学生进行部分尝试性的实践——课中教师实际操作演示——课中指导练习——课后监督辅助学习——新授课时还课指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六、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堂革命有助于构建课堂生态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实践教学课堂初次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实践后再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出发进行教学。

虽然是一次尝试性的教学实践,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但也是一次比较大胆的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未来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将专业技能和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更紧密的融合教学,同时将课堂教学的中心向学生偏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继续研究尝试以课前引导学生自学——课中让学生进行部分尝试性的实践——课中教师实际操作演示——课中指导练习——课后监督辅助学习——新授课时还课指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实践中变革寻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000-2021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滇ICP备12000361号-1

备案查询: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联系方式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电话:0871-67985516 0871-67985881

传真:0871-67985981

  • 官方微信

  • 勤智经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7 13:40:01